【海洋生态保护专题报道①】战略引领,休养并举,构建渔业生态新平衡
时间:2025-07-29 20:25 浏览量:

  近年来,泉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统筹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扎实推进科学增殖放流、渔业生态养殖和海洋执法监管,走出一条“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之路。

  “泉州海洋”公众号推出海洋生态保护专题报道——《泉州:多措并举共护“安澜”,让江河湖海“年年有鱼”》,通过三个篇章讲述泉州如何统筹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下面,请看第一篇章《战略引领,休养并举,构建渔业生态新平衡》

  泉州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拥有泉州湾等海湾5个、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95个、主要水产生物500多种,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海岸线498千米......曲折的海岸线、优越的生态环境构筑起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的“海洋牧场”,哺育近900万刺桐儿女。

  然而,由于近海可规划养殖面积小,养殖密度较高,给近海岸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如何解决“人海矛盾”,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泉州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的重要课题。

  方向在哪?工作该如何开展?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泉州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前行之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福建相继出台《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专项规划》《福建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政策;泉州同步实施《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年深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等举措,进一步夯实“生态保护”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底线”。

  在诸多政策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养护制度,从1995年全面实施至今已有30年,有力保障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石狮祥芝渔港码头是泉州伏季休渔的主阵地,行走其间,500多艘渔船有序停放,蔚为壮观。这里集中停靠着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大型渔船,“众船归港”的场景正是全市休渔工作的缩影。港池内执法人员严格监管、规范管理,确保“船归港、人上岸、网入库”。

  数据显示,2025年伏季休渔期间,泉州市7914艘乡镇船舶与2049艘在册渔船同步休渔,为海洋赢得宝贵的“休养生息”。

  与此同时,考虑到每年夏季是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重要季节,泉州定期组织开展全市性增殖放流活动来“固本培元”。“十四五”期间,泉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387万元,在主要海域放流鲷科、西施舌、中国鲎等海水苗种24.16亿尾(粒),在淡水流域放流鳙鱼、鲢鱼、鲈鱼等淡水鱼类苗种1949万尾。今年6月以来,已组织“放鱼日”系列活动超10场,放流鱼苗超2亿尾(粒)。

  禁渔与放流,休养并举,尽显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泉州智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