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23-3000-2025-00016
- 备注/文号:泉海渔函〔2025〕31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29
民革泉州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农渔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几点工作建议》(第1131号)收悉。该提案由我单位、市文旅局和农业农村局分别办理。现将我局负责的渔旅融合发展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强化规划引领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强市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建设“海上泉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均明确提出建设滨海旅游区,深化渔旅融合,依托特色渔业民俗、民宿体验为基础,规划建立渔业主题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培育渔村风情、渔家民俗体验、海钓休闲、海洋运动等滨海旅游精品项目,推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同时,为保障渔旅融合的生态底色,编制了《泉州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了《泉州市“十四五”美丽海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泉州湾美丽海湾建设纳入全市美丽海湾建设工作,通盘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构建生态友好型滨海旅游发展格局。
二、已开展工作
(一)发展海洋牧场,拓展渔旅融合空间
以高水平建设“泉海粮仓”为目标,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为渔旅融合注入新动能。一是开展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近年来,我市制定实施《泉州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方案》,全力推进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打造现代渔业养殖与海洋休闲旅游相融合的海上田园综合体,二是加速建设海上牧场,我市规划深远海养殖海域面积约151平方公里,构建“一海岛、四基地、七区域、多装备多功能”的总体布局,保障深远海养殖能源供应和促进渔业与海上旅游开发建设等。目前,石狮深远海养殖渔场成功实现深远海养殖和黄花鱼规模养殖“零”的突破,惠安“闽投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三是依托海上牧场,建设渔旅融合项目,打造全市首个深海渔旅综合养殖平台“闽投惠安1号”。该平台总长 120 米、宽 42 米、高 29 米,水下部分设有 8 个养殖网箱,养殖水体6.5万立方,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渔业养殖。水上部分搭载了海景客房、餐厅、厨房等功能舱室,可开展海洋科普、海上休闲、潜水等休闲观光活动,为我市下一步推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提供了示范样板。
(二)创建“水乡渔村”,丰富休闲渔业内涵
为延伸渔业产业链条,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沿海渔村、内陆渔业基地依托自然渔业资源,以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围绕沿海岸线及内陆重点渔业基地,示范创建休闲垂钓、渔业体验、水上运动、渔鲜品尝、海洋科普、海洋宣传等多品类休闲渔业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育省级渔业与旅游、休闲和文化等产业融合的“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38家,成为融合旅游、休闲、文化的重要载体。围绕“水”主题做足“渔”文章,绘制全市“水乡渔村”自驾游、家庭游、亲子游等旅游路线图,有效串联海岸、海湾、海岛和世遗文化、海滩风情、美食活动、渔村体验等线路,拉动游客吃、住、娱、购等多样化消费需求。近年来,在中国网、海峡农业杂志等新闻平台,先后推荐8个我市最美“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配合省上策划1条“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提升了我市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泉州市休闲渔业产值33490.64万元,同比增长9.70%,接待人数1362650人,同比增长8.04%。
(三)建设现代化渔港,打造融合枢纽
着力推动特色渔港建设,赋予渔港文旅新功能。重点建设蟳埔渔港、浮山渔港、梅林渔港、诚峰渔港为特色渔港,引导蟳埔渔港植入渔文化观光体验与特色消费功能,打造都市文化观光型渔港;优化浮山渔港陆海空间组织,打造渔村文化体验、水产品交易消费、沙滩运动休闲有机融合的都市消费型渔港;加强梅林一级渔港配套提升,将永宁古卫城人文景观和黄金海岸自然资源等融入渔港功能,打造人文休闲型渔港。加快诚峰一级渔港功能优化,衔接海上牧场、惠屿岛休闲民宿、岸上水产品交易、海岸带修复、圭峰文化等,形成文化小镇型渔港。将晋江深沪渔港经济区建设主动融入到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串联3大渔港、44个滨海渔村,形成65公里滨海风景道,打造产港城联动、山海湾融合、食赏游一体的滨海旅游示范带。指导石狮市以祥芝中心渔港为依托,积极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四)守护海洋生态,筑牢融合根基
“十四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1387万元,在主要海湾、内陆流域放流渔业资源苗种24.35亿尾(粒),有针对性地放流滤食性鱼类苗种和本地珍稀品种,实现“以渔治水”,有效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近三年,我市重点养殖海域的主要污染指标呈下降趋势,水质逐年向好,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对标省上标准,出台《泉州市水产养殖尾水标准化治理实施方案》,开展提水式海水养殖、海水连片池塘、海水工厂化、淡水工厂化养殖尾水标准化治理。推动提水式海水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生产主体创建排放标准、生态优美的养殖环境。加强港口和船舶污染控制,印发《泉州市沿海渔港渔船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做好渔港含油污水、生活废水、固体垃圾等的清理和处置工作;严格执行《国内海洋渔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强化渔船防污染设备配备、安装、使用的检验监管;实行老旧渔船拆解防污染全流程监督检查,确保拆解中产生的废弃物、残余物得到回收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充分吸纳贵单位的宝贵建议,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推进以下工作,持续深化我市渔旅融合发展。
(一)丰富活动载体,提升市场热度。配合文旅等部门以蟳埔村、祥渔村、崇武古城、欧乐堡等滨海景点为基点,串联我市滨海旅游景点,策划推广一批渔旅融合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好文旅系统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滨海渔旅活动。
(二)创建渔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以惠安1号、台商八仙过海项目为试点,大力发展海上养殖渔家乐、休闲垂钓、渔事体验、渔业文创等项目,着力打造泉州旅游网红打卡点,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渔业+文旅”体验方式和更完善的保障服务。
(三)加大滨海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推进“美丽渔村”建设。积极探索大坠岛旅游开发、后渚港游艇码头建设等项目,联动浔埔渔人码头、台商欧乐堡、惠安西沙湾等景区景点,推广一批“海上游”“海岛游”“海岸游”旅游线路,力争将环泉州湾片区规划打造成“海洋+旅游”“海上赛事+休闲娱乐”“海上游钓+露营基地”等多元融合的滨海休闲旅游胜地。
(四)推动渔港+文旅+业态建设。依据《泉州市现代化渔港建设概念规划》,指导县级开展重点渔港项目具体方案设计。开展渔港“聚变”行动,立足聚海城、聚产业、聚生活、聚文化,全力盘活全市渔港资源,招引导入一批临港新业态产业项目,建设多点互动、岸海协同的现代化高品质渔港群。加快推进晋江国家级渔港经济区15个子项目建设,力争2026年6月全面建成。在更高起点推动石狮接续创建,融入海上观光、民宿、餐饮等渔旅融合新业态,打造全省渔港经济区“示范样板”。支持沿海县(市、区)依托中心渔港、一级渔港,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多要素的休闲渔业综合体。
(五)持续推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湾区的开发利用.结合“两江一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持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泉州“渔+旅”融合发展。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泉州市渔旅融合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一步,我局将认真研究吸纳代表们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渔业政策,围绕渔业三产,推动渔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开创我市渔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领导署名:蔡茂庆
联 系 人:刘雨龙
联系电话:22281302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2025年7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