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23-3000-2023-00022
    • 备注/文号:泉海渔函〔2023〕17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7-14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3102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时间:2023-07-14 11:24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

      《关于加快园区建设 助力泉州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20231020号)由我单位会同科技局、发改委、教育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我市近年来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发展海洋园区建设。

      一、强化海洋经济规划引领

      (一)《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泉州市发展海洋经济新的建设思路。要大力建设“海上泉州”,依托国家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打造祥芝、崇武、深沪、诚峰四大渔港经济区,带动周边渔镇、渔村繁荣发展,打造小城镇渔业经济辐射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配套完善、管理规范的远洋渔业产业体系。同时,要做强做优船舶修造、海工装备、海洋能源、临海重化、海洋生物制品等产业,培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支持创建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市、区)。

      (二)编制《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强市建设专项规划》,着力完善“一湾三环多区”发展格局,推动海洋主要产业协调发展。面向蓝色高端产业,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做大做强一批海洋特色园区、海洋龙头项目,带动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三)编制《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和《泉州市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2021-2030年)》,系统布局海上牧场、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食品、预制菜和初加工等5大领域。推进园区孵化集聚工程,规划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晋江经济开发区、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园、惠安崇武产业园区、泉州开发区医药产业园、泉州台商投资区德润产业园、南安北部新城水产预制菜产业园、泉港现代海洋产业园等8个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助力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二、推动建设海洋特色园区

      (一)建设石化产业园区。湄洲湾石化基地作为我市石化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列入全省“两基地一专区”规划;新的规划修编方案于2022年获省发改委批复,规划总面积59.42平方公里,包含泉港、泉惠两个石化园区。其中,泉港石化园区于2014年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点园区”;泉惠石化园区于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名录”,是全省首家,园区内龙头企业中化泉州石化公司已成为行业能耗标杆企业。截至今年初,湄洲湾石化基地已入驻产业企业72家、项目88个、总投资2146.31亿元,形成炼油、乙烯和芳烃总产能分别达2900万吨/年、210万吨/年和180万吨/年,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47亿元。

      (二)打造海洋生物利用集聚区。一是石狮海洋食品园规划为三个生产加工区,现启动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环评的修编工作。2018年以来,新增出让土地23宗,共计461亩,目前总入驻企业25家。截至目前,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约1.8亿元,企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3.4亿元,共计完成投资约15.2亿元。二是天马科技现代水产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项目一产完成650亩70口土池的提升改造,完善场区电力系统、管理房、围栏、增氧机、投料台等设施;二产完成预糊化淀粉加工、鳗鱼加工、塑料包装袋生产等三个项目准入评审,省政府已同意批复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正在准备用地联席会前期工作,开展三个项目用地集约节约评估。三是峰尾名成渔业产业园实行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策划、控规修编、政策扶持、项目配套设施等进行无缝隙对接。注重解决企业提出的七通一平、人才政策、产权分割等七大问题。四是打造南安北部新城水产预制菜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约20亿,目前已有27家企业意向拟入驻北部新城水产预制菜产业园,11家企业已进行入驻意向签约。

      三、培育特色产业项目

      (一)升级优化现代渔业。一是制定《泉州市促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泉州市促进涉海涉渔企业主体稳步增长十二条措施》,促进养殖结构的逐步调整,确保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二是依靠水产种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绿盘鲍”、三倍体牡蛎、云龙石斑等多个创新品种;鼓励引导养殖户换养高值品种,因地制宜发展海参、石斑鱼、对虾、鲍鱼、光鱼、娃娃鱼、棘胸蛙等特色养殖,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有效促进渔业增产、渔民增收。三是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平台。惠安6万方养殖综合平台项目已完成装备建造招标,晋江6万方深远海养殖项目已签约,泉港2万方深远海养殖项目已签约并着手设计,石狮“大台套+大网箱+加工”项目已签约,正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四是指导晋江市、石狮市分别以深沪中心渔港和祥芝中心渔港为依托,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目前晋江市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已获批,石狮现已完成规划初稿编制,并同步启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经与部局沟通汇报,计划于明年正式申报。

      (二)加快地下水封洞库储油项目建设。主动靠前对接服务,统筹做好泉港、惠安地下水封洞库项目规划选址、勘探设计、施工建设等工作。目前,泉港地下水封洞库(后龙镇区域)已完成项目备案和可研报告专家评审,环评报告获市环保局批复,安评已经通过专家初审,正在加快施工准备。惠安地下水封洞库为国家战略项目,2019年6月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2021年底开工,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巷道开挖和地面工程施工。

      (三)谋划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北京天润渔光互补项目,总规模30MW。惠安县智慧光伏碳中和项目纳入福建省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名单,已完成建设方案和前期设计。开展临港石化产业园区氢能、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究,推动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列入“全省锂电新能源材料生产基地”,泉港区申请创建省级氢能产业示范试点。

      (四)推动海丝文旅产业发展。一是打造特色滨海景区。2021年八仙过海欧乐堡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八仙过海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成为泉州最具人气的滨海度假目的地之一。二是实施《泉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引导各界深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举办的“漫步海丝 悦见丰泽”2023年丰泽区“海丝·蟳埔”民俗文化节,包括祭海祈福仪式在内、蟳埔天香巡境民俗展示、“SHOW出民俗风”服饰展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海丝文化魅力。今年春节以来,“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活动推出的蟳埔簪花兔艺术装置深受市民游客欢迎,赵丽颖簪花围造型进一步带旺蟳埔村旅游人气,成为环湾中央活力区新的滨海旅游打卡地。

      四、强化海洋科技创新

      (一)实施海洋产业科技攻关。2022年,市科技局立项支持“插卡式AIS船载终端研发与产业化”等科研项目11项,补助科研经费120万元。“新型鱼卷产品研发及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补助科研经费40万元;“海带红曲保健醋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获批省级星火项目,补助经费20万;“海洋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4个项目获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开展海洋生物科技“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征集。发布《泉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2022年“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的通知》,结合“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征集要求、现场调研、专家推荐排序建议,将晋江闽南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即食休闲鱼糜制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列入今年“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榜单予以发榜,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

      (二)推进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建设工作。引进中国海洋大学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签约落地石狮,实现我市国字号海洋研究院所零的突破,在服务期限内将引进不少于40人的科研运营团队,承担科技项目(课题)不少于10个、服务企业50家(含)以上,实施院企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20项(含)以上,积极为高校和涉海涉渔龙头企业牵线搭桥,综合提升我市海洋经济产业研发实力。

      (三)推动园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联合祥芝镇党委、石狮市农业农村局于祥芝中心渔港共建“党建+”邻里中心,突出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目标,将党建引领发展、优化机制创新、服务凝聚力量的新理念延伸到中心渔港这一重要阵地,切实服务解决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及周边涉海涉渔企业、祥芝广大船东渔民在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和实际困难。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船舶检验大队每月派出党员干部服务下沉,将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收缴、捕捞许可申请、渔业船员证书补发、渔业互助保险现场办理、船检政策宣讲、渔船员现场培训等渔民期盼的业务前移,切实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五、加强海洋人才培育

      (一)完善海洋教育体系建设。目前,我市泉州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等7所高校开设海洋技术、航海技术、海洋化工技术等涉海相关专业,在校生近5000多人。泉州师范学院的航海技术专业为省级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渔船通导与安全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的航海技术专业群入选福建省高水平专业群,国际船员学院获批为福建省首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022年开展船员培训总量超4万人次,居全国前列。

      (二)加强海洋产业人才交流对接。连续多年组织涉海单位、企业赴青岛参加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50场次,组织走访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邀请四川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生物专家深入30多家企业开展服务,促进企业与科技、人才等方面需求对接500多项,成果转化推广30多项。

      六、优化园区运营机制

      (一)建立海洋重点项目分析调度机制。市发改委健全全省海洋重点项目分析调度机制,严格按照“一旬一跟进”“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半年一总结”工作机制推进,加强研判分析,紧盯目标,及时梳理提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出台鼓励企业入园八条措施。市县两级配套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海洋产业入园发展,支持企业“搬家”入园购置新设备,撬动工业投资,形成增量产出。如,对租赁园区厂房的入园企业,免除第一年租金;鼓励入园企业上新设备,给予投资额20%、最高500万元补助。

      (三)开展园区招商大比拼活动。着力推进开放招商引项目和增资扩产强链条,坚持边建设、边招商、边运营,加快试点项目招商、鼓励入园企业增资扩产,鼓励龙头企业入园,吸引产业链条配套企业入园发展、培育园区产业生态。支持中小企业增资扩产,让入园企业集中力量增资扩产、改造升级、加快企业梯度培育,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贵委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加快海洋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按照《泉州市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3年专项行动方案》文件要求,抢抓融资政策窗口期,指导海洋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多渠道融资,争取更多优惠贷款,降低项目融资成本。争取将海洋经济产业园区项目纳入专项债券保障支持范围;培育园区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培育园区新动能。

      二是扩大海洋生物园区规模。持续推进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建设,加大对园区资金投入,引进更多海洋行业单位加盟,扩大园区企业规模,带动园区企业抱团发展。加强与国内海洋生物园区交流对接,引进先进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推动海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紧抓重点产业发展。落实《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强市建设专项规划》,全面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深远海养殖项目落地投产,打造泉州特色海上牧场;大力推进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建设,力争今年9月底前科研人员进驻,年内初步产生效益;整合渔村、渔港、养殖渔排等资源,打造渔旅融合新业态。

      四是提升海洋教育实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根据学校实际,增设与海洋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工科专业,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市高校与海洋行业企业开展“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并在师资、科研、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市高校发挥学校师资及教育教学资源优势,面向海洋行业企业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继续教育等,提升航海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和指导高校用好“桐江学者奖励计划”和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政策,引进一批涉海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支撑的一流师资团队。

      五是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涉海类产学研合作,支持泉州师范学院的福建省海洋藻类活性物质制备与功能开发重点实验室、近海资源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的创新发展。发挥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鼓励石狮正源、中益制药等海洋企业自主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星创天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综合实力。


      领导署名:庄慧

      联 系 人:尤俊达

      联系电话:22281505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2023年7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