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23-3000-2022-00033
- 备注/文号:泉海渔函〔2022〕22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7-26
高德友委员:
《关于快速加大对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的建议》(20221141号)由我单位会同市税务局、金融监管局、人社局、商务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鼓励水产加工企业精深加工,支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制品行业逐渐壮大,目前已培育华宝、恒达、中益、海星等一批生物医药及制品企业,开发了氨基葡萄糖、壳聚糖、蚝贝钙、昆布散、石决明散、胶原蛋白肽等一批产品,建设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推动海洋生物制品企业集聚发展。
(一)强化海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集海洋产业各类人才2万多人。2021年,为适应我市“十四五”发展需求,结合实际,由市委人才办组织市人社局、科技局进一步修订了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出台了《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团队评审及政策支持规定》(泉政办〔2021〕29号),建立健全层次分明、简便易行的人才评价体系。符合条件的海洋生物制品人才可按要求申请认定我市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关工作生活待遇。
(二)系统规划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1.对接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编制《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全面梳理我市优势龙头企业、优势品种,系统布局海上牧场、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食品、预制菜和初加工等5大领域,实施资源供应扩增、企业引育发展、园区孵化集聚、创新转化示范、品牌创建提升等5项重大工程。
2.泉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加快建设“海上泉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培育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在《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强市建设专项规划》中,提出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及制品业,为未来三到五年我市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2021年,出台《泉州市市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在海洋新兴产业生产线和海洋科技方面给予补助支持,对从事生物医药及制品的海洋产品生产线设备购置费予以30%奖补;对从事海洋新兴产业科研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新建海洋类技术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平台)、中试生产线、成果转化、科研服务等方面予以补助;对符合条件海洋医药及制品企业给予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贷款贴息。
已制定出台了包括支持水产品企业发展的外贸促进政策,在开拓国际市场、运用信保工具、开展外贸新业态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
(四)大力支持涉海企业上市
1.完善上市扶持政策。出台《进一步支持企业改制挂牌上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泉政文〔2021〕66号),企业上市最高可获1300万元奖励,全国首创境外回归、资本人才引进、股权融资服务、中介机构服务等奖项。
2.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力促涉海企业加快改制挂牌上市。综合考虑企业经营规模、科技含量、发展潜力、自身意愿等因素,已筛选120家企业纳入2022年度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推动股改、规范发展。
3.强化专业引导与协调服务。邀请中金、中信建投、中信、华泰联合等6家头部券商来泉指导我市企业上市工作,邀请沪、深、北交易所专家“上门”答疑解惑并对上市时间表给出建议。与上交所联合举办上市政策动态、科创板IPO及媒体关系管理等专题培训。2021年以来,累计举办股份制改制、股权融资等“线上+线下”培训近20场。举办省级北交所培训及上市动员大会,深耕科创型企业“育种、育苗”工作。市县两级联动落实企业改制上市问题清单责任制,“一企一策”为多家企业解决土地、环保、工商等方面问题,扫除上市障碍。今年来,推动兴通海运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融资10.76亿元,市值41.14亿元。
(五)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示范作用
出台《泉州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定》等股权投资业扶持政策,通过投资奖励、合作设立子基金、共同投资、适度让利等措施引导各类基金、社会资本投向我市涉海企业。推动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设立子基金、直接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支持海洋生物制品企业。截至目前,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参股设立总规模73.92亿元的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技改、兼并重组、创新等7只子基金,实际出资9.42亿元撬动60.90亿元社会资金到位,目前已投资65.51亿元;以直投方式增资2家高科技企业1.8亿元,撬动2.95亿元社会资本共同投资。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推动水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鼓励海洋生物综合高效利用,强化政策扶持,主动积极为企业服务。
(一)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共建海洋人才培养培训与实习见习基地,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支持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置海洋学科,进一步推动泉州市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平台合作,培育海洋科技专家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对科技兴海的支撑作用。下次修订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时,争取将更多海洋生物制品类人才纳入认定条款。
(二)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海洋新兴产业支持力度,整合现有涉海扶持资金,重点扶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省、市级政策,增强水产品企业发展信心。
(三)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水产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平台合作,运用互联网工具开拓国际市场;指导外贸企业用好RCEP规则,加强企业运用RCEP能力建设,借助互联网工具开拓RCEP目标市场。组织水产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包括广交会云展会、省市外贸云展会,助力企业找客户、拿订单、拓市场。
(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鼓励水产品企业开展境外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境外互联网广告及商标注册,培育建设自主出口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引导金融支持海洋生物制品产业。一是鼓励水产品企业运用信保政策,规避出口风险;鼓励企业开展保单融资业务,缓解经营资金紧张。二是推动市、县两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国有资本与优质投资机构加快合作设立天使、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国有企业建立自有投资团队,自主开展涉海企业投资,引导各类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涉海企业的投资力度。三是深耕涉海企业上市后备企业“育种、育苗”工作,协同证监部门、证券公司、投资机构等专家辅导企业做好上市规划,加快股改挂牌、上市进度。
领导署名:庄慧
联 系 人:张志祥
联系电话:22281505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2022年7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