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23-3000-2022-00031
    • 备注/文号:泉海渔函〔2022〕20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7-26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2112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时间:2022-07-26 16:46

    闫福军委员:

      《关于做大做强泉州海洋经济的建议》(20221123号)由我单位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发改委、人社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建设海洋强市、海上泉州等,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新部署,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海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努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一、发展情况

      (一)强化规划引领布局

      1.衔接海洋强省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编制《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强市建设专项规划》,着力完善“一湾三环多区”发展格局,推动海洋主要产业协调发展。提出了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强化涉海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适应海洋强市建设需求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体系,提升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力。

      2.对接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编制《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全面梳理我市优势龙头企业、优势品种,系统布局海上牧场、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健康食品、预制菜和初加工等5大领域,实施资源供应扩增、企业引育发展、园区孵化集聚、创新转化示范、品牌创建提升等5项重大工程。

      3.编制《泉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泉政办[2021]45号),对环泉州湾产业核心区、泉州南翼产业集聚区、泉州北翼产业集聚区和安永德及南安西北部产业拓展区做了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构建高能级创新体系、培育做大市场主体、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扩大应用试点示范、拓展高水平开放合作等重点工作。

      (二)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1.鼓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及制品产业。石狮市华宝海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利用蟹虾壳等海产品加工下脚料生产氨基葡萄糖等系列产品,已达世界领先水平。福建中益制药有限公司“海洋中药材配方颗粒研制及产业化”是省内首家采用中药经典名方为基础研发石决明散、昆布散的项目,完全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海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鱼鳞鱼皮开展胶原蛋白研究,开发鱼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泉州开发区恒达制药利用牡蛎壳开发的蚝贝钙咀嚼片,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惠安设立生产基地,回收利用牡蛎壳生产牡蛎钙等产品,实现牡蛎壳资源化综合利用。

      2.策划引进高端海工及电子装备企业,培育我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推动交发集团做好泉州船厂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大型高技术造船或游艇建造企业,推进新能源智能船舶研发和智能制造基地建设,积极盘活泉州船厂资产,力争石狮祥芝船舶修造区用海区划调整,加快修造船业的整体发展。

      3.培育壮大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推动南威信息平台和飞通智慧海洋通讯终端先进设备制造,助力企业上市,引进资本加强新产品开发,做大海洋通讯市场;推动卫星遥感项目在我市落地。目前已建成卫星运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空天科技展馆等基础设施;实施“宽带入海”。目前全部完成1450艘大中型渔船天通电话安装和北斗示位仪二维码加固。委托开展大数据公司作为业主开展渔船海上实时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制定,探索电子围栏系统等物联网信息技术在渔业管理应用。

      (三)推动实施“丝路海运”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级“丝路海运”实施方案,联合交通局、商务局、财政局印发《泉州市“丝路海运”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泉交财〔2021〕3号),对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丝路海运”命名航线,以及支持泉州港直航台湾本岛集装箱运输航线发展进行奖励,鼓励各地港航企业在泉州市港口开辟外贸集装箱航线,支持拓展“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加密现有的近洋航线,延伸拓展远洋航线,建设带动沿海、辐射内陆、通达“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上物流新通道。2021年泉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50.79万吨,同比增长26.96%,其中与“海丝”国家货运吞吐量251.86万吨,比增4.9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2.31万标箱,其中“海丝”航线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58万标箱,比增47.40%。推进港口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石湖作业区5-6号泊位工程、石井作业区16-17号泊位工程、围头湾石井航道二期工程、锦尚作业区2号泊位扩建及4号泊位工程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

      (四)紧抓重点项目实施落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闽政〔2021〕7号)精神,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共328个,其中我市纳入2021年省重点推进项目52个,总投资670.23亿元,截至2021年12月,完成投资额为157.5亿元,投资进度完成率126.2%。2022年我市纳入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共52个,总投资828.69亿元。其中石狮市海洋食品园区、祥芝中心渔港提升改造和整治维护项目、福建泉州港石湖作业区5号和6号泊位工程、安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项目、福建优势藻类资源高值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项目也纳入2022年全省海洋经济重点项目。

      (五)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1.加强海洋产业人才交流对接。打造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推进34家泉州海洋企业与3家事业单位、12家高等院校和6家科研单位抱团发展。连续多年组织涉海单位、企业赴青岛参加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50场次,组织走访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技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邀请四川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生物专家深入30多家企业开展服务,促进企业与科技、人才等方面需求对接500多项,成果转化推广30多项。

      2.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泉州师范学院建成近海资源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海洋藻类活性物质制备与功能开发重点实验室;2021年,“华侨大学台湾海峡抗血栓纤溶酶基因库”泉州首个海洋生物医药研究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成;加快推进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海洋工程研发中心建设,为海洋生物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与产业化瓶颈开展公共服务。

      3.鼓励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海洋功能活性物质,扶持泉州师范学院开展生物纳米材料、海洋设施专用重防腐涂料2个中试生产项目研究。2021年,出台《泉州市市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在海洋科技方面给予补助支持对从事海洋新兴产业科研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新建海洋类技术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平台)、中试生产线、成果转化、科研服务等方面予以补助。

      4.推进海洋生物园区建设。建设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洋生物分园区,形成一个中心、三大基地,即海洋生物公共服务中心,海洋渔业生产服务基地、海洋生物高科基地和渔港风情休闲基地。园区规划面积1.45万亩,核心区域面积1.2万亩,目前入驻企业75家,落地18个海洋食品项目。

      (六)加大海洋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近年来,泉州市大力强化海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集海洋产业各类人才2万多人。2021年为适应我市“十四五”发展需求,结合实际,由市委人才办组织市人社局、科技局进一步修订了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出台了《泉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团队评审及政策支持规定》(泉政办〔2021〕29号),建立健全层次分明、简便易行的人才评价体系。

      1.制定政策吸引人才。我市晋江、丰泽、石狮先后荣膺“全国渔业百强县市”“福建省渔业十强县市”等称号,石狮市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柔性引智专项支持措施》《石狮市民办高校人才积分管理暂行规定》等各项政策,对海洋产业企业引进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给予留成部分的50%个税奖励或项目支付技术交易额的20%补助等各项奖励,推动了鱼鳞鱼皮制备胶原多肽产业化、渔业深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

      2.打造平台集聚人才。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台湾海洋大学等院校,组建泉州市海洋生物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泉州海洋产业创新研究院。依托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引进生联动选拔机制等,引进海岸带综合管理、水产品加工及贮藏等方面急需紧缺海洋人才。

      3.依托高校培育人才。推行“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现代学徒制,发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优势,推动成功入选首批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每年为企业输送人才1000多人;依托职业学院建立海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聘任315名海洋产业专家,组建市海洋水产科技专家库,定期为全市海洋产业企业和人才提供技术培训。

      4.优化服务留住人才。为高层次海洋人才提供入住、入学、入医、入保、创业等服务。在石狮海洋船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通讯设备生产基地、万弘海洋生物科技项目等重点项目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精准服务海洋人才。

      二、下一步工作

      (一)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任务,结合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突出抓好智慧海洋、海洋科技创新、海上牧场、临海产业、现代化智慧港口建设、滨海旅游、海洋开放合作、海洋生态综合治理等8项重点任务,推动与泉州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规模化海洋产业。

      (二)扩大海洋生物园区规模

      推进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区、晋江深沪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和泉州开发区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对园区资金投入,引进更多海洋行业单位加盟,扩大园区企业规模,带动园区企业抱团发展。加强与国内海洋生物园区交流对接,引进先进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推动海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推进海洋科技平台建设

      发挥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鼓励石狮正源、中益制药等海洋企业自主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星创天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发挥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打造海洋生物中试基地建设。探索“园区+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模式,培育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开展渔业专题远程科技培训及咨询服务。

      (四)加快海洋科技人才培养

      紧扣“8+4”产业体系人才需求,由组织部牵头出台制定《关于强化“8+4”产业体系人才支撑的若干措施》,为包括海洋经济在内的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度高、定制式的人才支持政策。将坚持人才优先战略,配合有关部门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共建海洋人才培养培训与实习见习基地,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支持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置海洋学科,进一步推动泉州市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平台合作,培育海洋科技专家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对科技兴海的支撑作用。


      领导署名:庄慧 

      联 系 人:张志祥 

      联系电话:22281505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2022年7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