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23-3000-2025-00008
- 备注/文号:泉海渔函〔2025〕23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26
庄向阳代表:
《关于大力支持泉港区海洋生态产业和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376号)收悉,该建议由我局与市发改委分别办理。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部署,推动沿海乡村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结合泉港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现状实际,现将有关办理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渔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一是规划引领发展。加大现代渔业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海水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8-2030)》修编,扩容海水水域养殖空间,泉港区目前共核发水域滩涂养殖证面积3121.5203公顷,落实应发尽发,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品种技术优化。针对泉港区养殖贝类占比高、高值鱼类占比小的问题,引进推广高值水产新品种和高效新技术,泉港区14个市级渔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使2024年高值水产品养殖产量增长1360吨,同时利用潘南盐场废弃盐田建设千亩鱼类生态养殖基地,并投苗生产,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发力品牌推介。组织渔业企业参加渔业博览会、农业博览会等,展示鲍鱼、紫菜、三藻胶等特色水产品,授权3家企业使用“泉港鲍鱼”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标识,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附加值。
(二)强渔惠渔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及时兑付2022年度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354.519455万元,惠及渔船69艘,完成2023年度海洋资源养护补贴审核、公示等前期工作,预计发放补助金额304.268126万元。二是鼓励辖区老旧渔船减船转产和更新改造,共减船转产1艘,更新改造渔船3艘,落实补助35.9万元。三是引导祥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南埔镇镇属企业,负责肖厝惠屿网箱养殖运营)购买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2024年获赔24.18万元,有效减轻养殖渔民因台风影响而产生的压力。
(三)渔业绿色发展稳步提升。一是完成1家规模以上大水面养殖尾水治理,3家连片提水式养殖单位尾水治理工程列入市级2024年尾水标准化治理项目中,完成尾水管道布设及三级沉淀池建设。二是对接海洋三所探索开展海带碳汇试点项目,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开发碳汇交易,发挥贝藻类海洋固碳作用。三是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鼓励钓具渔船自愿参与伏休13艘,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4场(含项目生态补偿),共投入放流资金549万元,投放斜带髭鲷、黄鳍鲷、大黄鱼、黑鲷、白鲢等鱼苗1001万尾、日本对虾30769万尾。四是推广玻璃钢撑杆,助推紫菜拓展深水区,新增养殖面积100多亩,带动生态经济双效益。
二、2025 年工作思路
(一)多平台多渠道扩大招商。结合海洋经济产业特点,把海洋招商工作和海洋产业链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上下联动,打好招商“组合拳”,组织摸底涉海涉渔企业情况,形成水产相关企业名录库。依托天马科技集团、兴通公司等行业领头效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海洋企业前来投资。谋划建设海洋经济产业集中园区,整合集聚水产加工、海洋生物、冷链仓储、水产贸易等企业,统一入驻园区,打造海洋产业集群。
(二)持续推动渔业结构优化。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做精做强鲍鱼、紫菜、海带、牡蛎、网箱鱼类等优势产品,加强云龙石斑、海参等高值水产品引进和多营养层级养殖等高校水产新技术推广,提升高值水产品占比。开展养殖尾水整治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发展碳汇渔业,深化与海洋三所合作,推进海带碳汇试点项目落地。
(三)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聚焦渔船不适航、船员不适任、进出港报告监管漏洞、商渔船碰撞风险防范不到位、异地停泊渔船监管未形成合力等突出问题,加强自查自纠和风险管控,推动安全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渔船管理,联合各涉海部门加密海上巡查和执法,严密防范化解海上重大安全风险。
衷心感谢您对海洋与渔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将以您的建议为重要参考,持续完善海洋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动渔业绿色转型,重点在生态补偿机制、渔民权益保障、海洋碳汇交易等领域探索创新,助力沿海村走出一条“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领导署名:蔡茂庆
联 系 人:朱 亮
联系电话:22281302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2025年5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