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沿海县(市、区)不断丰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渔耕体验等海洋旅游产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提高滨海旅游项目引进水平,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滨海旅游带的吸引力。
问题一:我市出台了哪些规划政策推动泉州滨海渔旅融合发展?
答: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强市建设专项规划》,均明确提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滨海旅游区。以环泉州湾地区作为核心圈层,整合展示沿海文旅资源,做大做强蓝色滨海度假旅游产品,建设海洋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和海丝文化浓郁的蓝色滨海旅游休闲带。当前我市正在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将进一步助推渔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多元化助推乡村振兴。
问题二、我市将从哪几个方面推动泉州滨海渔旅融合发展?
答:
(一)全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我市大力推动渔旅融合,指导沿海地区加强滨海旅游发展。石狮祥芝镇围绕“一港两湾三园区”的发展思路,发挥海洋经济基础优势,形成了以渔港为核心、渔业为基础、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渔旅融合”共富模式,成功引进泉州巴浪鱼咖啡、橘若文旅品牌、鹏泽民宿、问海民宿、富源海鲜、星潮营地、四恩国学馆等新业态,并培育清净文创园、转角咖啡等新项目。丰泽浔埔村作为历史悠久的古渔村,在“簪花围”现象火爆全国后,及时加强规划升级,特别是在建筑外立面整体提升、景观花圃打造、夜景亮化工程实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打造了多个以 “蟳埔女簪花围” 元素为核心的网红打卡点,已成为我市近年来极具影响力的核心旅游吸引点。晋江湖尾村依托独特的滨海资源,提升滨海旅游景观,打造独特的“晋江赶海一号”,并开发特色研学渔旅产品,打造成渔耕体验旅游核心区。
(二)打造现代渔港管理示范区
推动建设蟳埔渔港、浮山渔港、梅林渔港、诚峰渔港为特色渔港,引导蟳埔渔港植入渔文化观光体验与特色消费功能,打造都市文化观光型渔港;优化浮山渔港陆海空间组织,打造渔村文化体验、水产品交易消费、沙滩运动休闲有机融合的都市消费型渔港;加强梅林一级渔港配套提升,将永宁古卫城人文景观和黄金海岸自然资源等融入渔港功能,打造人文休闲型渔港。加快诚峰一级渔港功能优化,衔接海上牧场、惠屿岛休闲民宿、岸上水产品交易、海岸带修复、圭峰文化等,形成文化小镇型渔港。将晋江深沪渔港经济区建设主动融入到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串联3大渔港、44个滨海渔村,形成65公里滨海风景道,打造产港城联动、山海湾融合、食赏游一体的滨海旅游示范带。
(三)大力打造文旅品牌
近年来,我市沿海镇、村、休闲渔业经营主体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成熟的民宿条件,探索打造休闲渔业创新、高端、特色综合服务体。崇武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围头村、大岞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晋江永宁镇、金井镇、惠安崇武镇等3个镇获评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祥渔村、围头村、大岞村、潮乐村、前垵村等5个村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泉港诚峰水乡渔村、台商浮山水乡渔村、石狮祥渔水乡渔村、石狮梅林水乡渔村、晋江南江水乡渔村、南安皇旗尖水乡渔村等38家休闲渔业基地获评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
(四)强化区域旅游联动
为强化县域之间的联动与资源互补,我市积极策划了一系列跨县域的滨海旅游线路,其中“世遗泉州 浪漫微度假”之旅、福建·“端午风情 海丝泉州”之旅、福建·“海丝泉州 烟火古早味”等三条滨海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涵盖石狮市、晋江市、台商区等区域热门滨海旅游点;在官方宣传平台上推出20余条滨海旅游精品线路。
(五)活动助推滨海旅游发展
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我市体验游玩,感受泉州滨海旅游的独特魅力,我市积极举办各类滨海旅游节庆活动。其中,2024 泉州滨海时尚旅游季在石狮红塔湾盛大举行,活动配套了 “海上看泉州” 文旅推荐、乘风破浪?红塔湾水上项目表演、哈雷机车滨海公路时尚秀等精彩项目,并发布8条“海丝泉州?蓝色滨海” 泉州滨海精品旅游线路。此外,指导各县(市、区)根据区域资源特点,举办第十八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第八届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等活动。
问题三:我市在推动泉州滨海渔旅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扶持?
答:
(一)强化政策扶持
2023年市财政会同市文旅局出台《泉州市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措施》,加强政策保障。每年安排超900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其中包含对沿海地区的旅游设施建设支持。2024年投入310万元支持包括晋江梧林传统村落景区设备更新等沿海地区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举办。对于新获评国家甲级、乙级、丙级旅游民宿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15、10万元。
(二)优化税收支持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其中,海洋渔业和旅游业已有相关税费政策予以支持。为使纳税人缴费人、财税干部和社会公众更加全面熟悉了解政策、更加高效准确适用政策,税务部门梳理发布了《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文化和旅游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汇编》,纳税人、缴费人可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以及“泉州税务”微信公众号查询对照,或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等渠道咨询,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税费优惠政策。
(三)优化金融支持
用好用足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与专精特新贷、民企提质争效贷等政策性贷款产品对接,与财政、产业政策形成合力,最大化政策实施效果,有力支持重点领域发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经验做法”加以推广。2024年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389.01亿元,同比增长19.30%,规模居全省前列;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07亿元,撬动普惠小微贷款增加107.45亿元,规模全省第一。会同泉州金融监管分局、市委金融办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并对评估结果为“优秀档”金融机构予以表扬和财政奖励,激励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需求,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力度,如,泉州银行推出“一行一策”的创新服务方案,根据当地特色渔旅产业生产、回款周期等因素优化贷款方案。截至2024年末,“渔贷通”“海牧贷”“助渔贷”等信贷产品贷款余额超4亿元。
问题四:关于推动泉州滨海渔旅融合发展的工作计划有哪些?
答:我局将持续深化“文旅+渔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泉州环湾渔旅融合发展。
一是深化渔旅融合发展。积极促进渔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与产业集群,以产业融合带动我市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渔旅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线路推广带热滨海游。以蟳埔村、洛阳桥、祥渔村、洛伽寺、崇武古城、欧乐堡等滨海景点为主,串联周边热门景点,策划生成一批滨海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游客来泉滨海游,进一步做热做红泉州滨海旅游。三是品质营销引爆点。深入挖掘在地文化,依托泉州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抓住春节元宵、五一、暑期、国庆四大旺季节点,市县继续联动实施“一季一主题、一节一专案”等营销活动,举办滨海旅游消费季,办好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等。
以上就是我市关于推动泉州滨海渔旅融合发展的相关解答,衷心感谢您对泉州市渔旅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