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宣传周】这些海洋灾害知识必须知道!
时间:2024-05-12 11:29 浏览量:

  今天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大家对于海洋灾害的了解有多少呢?令人“闻风丧胆”的风暴潮是怎么形成的?海啸来了我们怎么应对?赤潮是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以及台风等等。

  “风生水起”——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潮汐现象主要是月亮和太阳等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作用形成,通常称为“天文潮”。海水的涨落除天文潮外,还受到强烈的大气扰动影响,如强风和气压骤变致使海面异常升高,沿岸发生较大的增水,称为风暴潮。若赶上天文潮高潮阶段,往往会使其影响所及的海域水位暴涨,浸溢陆地,酿成巨灾。

  其影响的范围一般为数十至上千米,持续的时间达几小时到上百小时不等。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风暴潮会造成轮船碰撞、搁浅或沉没,几千吨重的船被推托上岸后就造成废弃

  风暴潮会影响滩涂和海边的养殖区,破坏鱼、虾、贝类、海带等的水产养殖以及盐业生产;潮水漫上堤岸,淹没房舍和农田,造成财物损失;高盐度的海水会腐蚀生产生活用具,使得土地盐碱化,粮食失收、果树枯死、耕地退化。

  当风暴潮发生时,请注意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各级海洋预报部门发布的风暴潮预警。警戒潮位从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4个等级。

  灾害预防小贴士

  >>尽量把养殖的东西打捞上来,降低损失。

  >>远离海边,到内陆或者高处躲避。

  >>船要牢牢地停泊在港口处,船上的人必须马上撤离。

  >>轮渡、海水浴场、海上观光等都必须停止,禁止海边钓鱼、观潮等活动。

 

  “大海怒涛”——海啸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海啸蕴含惊人的能量,在深海以难以察觉的波动迅速传播,到了浅海或者近岸,就会卷起惊涛骇浪,席卷陆地。

  海啸发生时掀起的惊涛骇浪会形成高为十多米至几十米的“水墙”,并快速向岸边推进。这面“水墙”不仅具有极大的能量,还会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建筑物等,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除此之外,这面“水墙”甚至还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吞噬地势低洼的地区,给沿海居民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灾害预防小贴士

  >>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以及江河的入海口。

  >>若看到海水忽然退却,海床外露,千万别奔向海滩去捡贝壳和鱼虾,这时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

  >>如果海平面有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千万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停止水上活动,不要到岸边去看海啸,当你看到海啸时再逃为时已晚。

  >>远离沙滩和海边低洼的地方,迅速跑到高地或稳固建筑物的高层。

  >>如果有海啸遇险标识牌或是有人指挥疏散,请遵从指示。

 

  “红色幽灵”——赤潮

  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造成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海域富营养化,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

  海洋中的“流”对赤潮藻的分散和营养物质的运移有重要作用。

  赤潮生物之间的增殖竞争也会影响赤潮的发生。

  海洋中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一些海洋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海洋生态平衡。

  赤潮发生后,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手段、物理手段治理赤潮,但预防赤潮的发生才是关键。

  看看我们可以为预防赤潮做的小事吧!

  1. 不用含磷洗衣粉。

  2. 不将剩饭剩菜、食物油污冲入下水道。

  3. 不将洗衣机排水接入阳台排水系统。

  4. 不随手把过期药物等化学用品冲入下水道。

  5. 不随手把垃圾丢弃到海里或海边。

  6.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7. 增强节水观念。

  8. 减少洗漱、使用清洁剂等产生的生活污水。

 

  “惊涛骇浪”——灾害性海浪

  海浪是海面由风引起的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涌浪和海洋近岸波。有效波高大于 6 米的海浪称灾害性海浪。这种海浪会引起海上船舶倾覆和触礁,摧毁海上平台;会给海上运输、渔业捕捞、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很大灾难;会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海水养殖设施等各类海工建筑物。此外,海浪有时还会携带大量泥沙,造成海港、航道淤塞。

  灾害预防小贴士

  应及时关注海洋部门发布的海上大浪预警报,接到警报后要及时撤离作业点并撤离近岸一切活动物品,不能撤离的要进行加固。在海边游玩的人员要及时离开岸边,不要在海边观浪、观潮,并停止乘船观光、游泳等娱乐休闲活动。

 

  最后。与大家分享避灾的个人八字原则,“学备听察断抗救保”。

  一是学。要积极学习各种海洋灾害及其避险知识。

  二是备。做好个人、家庭物资准备,家庭一般应该常备: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尤其要增强防灾心理素质,面对灾害,不必紧张、惊慌、恐惧,要乐观,尽量放松,更不要对外来救助失去信心。灾前要选好避灾的安全场所。

  三是听。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121电话气息台查询、车上天气警报显示、手机短信等,及时收听(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灾情信息,不可盲目听信谣传。

  四是察。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措施。

  五是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资源。

  六是抗。灾害一旦发生,要有大无畏精神,召唤大家,进行避险抗灾。

  七是救。利用已经学过的一些救助知识,组织大家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及时抢救受伤生病者;还要注意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八是保。除了个人保护外,还应利用社会防灾保险,以减少个人经济损失。

  科普知识心中记,防灾减灾莫大意!防灾减灾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的努力让我们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做好预防和应对的措施,确保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携手共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