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础、育龙头、搭平台】泉州市三举措助力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1-01 19:05 浏览量:

  近年来,我市以培育水产龙头企业为抓手,以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为主线,通过“内夯基础”“培育龙头”“搭建平台”三方面举措,助力泉州市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水产品加工总产量74.57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156.96亿元;涌现出“阿一波”“力绿”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晋江紫菜”“崇武鱼卷”等一批特色区域品牌。



  一、深夯内功,助力行业设施提升

  深入实施“基础扩容增效工程”,我市现有各类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12家,其中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15家、超5亿元的8家、超10亿元的4家。近年来,我市陆续组织推进国家级“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省级“水产品加工生产线设施建设”、市级“海洋产品生产线设施建设”,近三年累计新增水产加工生产线23条,新增加工冷藏保鲜设施65台,分期分批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现代渔业加工基础设施。目前全市加工品类覆盖鱼虾贝藻,产品涵盖初加工冻品、鱼糜制品、调味紫菜、海洋休闲食品、鲍鱼深加工产品、腌制品等,符合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

  


  二、培育龙头,强化行业品牌影响

  深入实施“企业引育发展工程”,着力培育打造领军型、示范型、带动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引导实力较强的海洋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市场为纽带,在技术突破、新产品开发、生产线改造提升、标准制定、研发团队建设等领域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梯队培育“阿一波”“力绿”“深沪湾海洋科技”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金燕”“华宝”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东石白沙”等省级国贸基地3家,“正源”“万弘”“闽南水产”等省级龙头企业16家,示范带动中小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围绕细分领域“做精做强”。



  三、搭建平台,推动行业聚能发展

  孵化培育“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惠安崇武产业园”“南安北部新城水产预制菜产业园”“泉港现代海洋产业园”等8个现代海洋产业园,着力“补链、延链、扩链、强链”,重点发展海洋原料药、海洋中药、水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服务、海洋生物科技研发、海产电商服务等领域,全面构建从产业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生产加工、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成功招引中国海洋大学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签约落地我市,将中国海洋大学的科研优势与泉州的区位优势、实体经济优势紧密结合,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我市“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零的突破。成功争取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预制菜分会落户我市,赋能水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